多向他人求助
-
背景:高中第一课,班主任以“尽量不要麻烦别人”主题演说,这种思想在日本很流行,当时觉得很对,现在看来对于班级管理是省事的,但其实不能滥用。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,有利有弊,在进入社会之后,对于有能力在求人之后再帮人的,弊远大于利社会交换理论
- 利:增强自我发展技能动力
- 弊:减少了与社会的连接,或者说交换。1影响人际关系的扩展2影响获取信息的视角,有时候向他人求助一下,就能获得一些不对称信息3作为社会型动物,求助本就是一种能力,这种能力需要实践才能练习
- 从高中起就秉承这种观念的我,已经很少向人求助,更麻烦的是,找不到向人求助的必要性,似乎所有的事都能自己解决通过那一套搜寻处理信息,制定流程,调试反馈的思路。某种意义上这是在向前人求助,借助人们过去的经验,这是所有思考工作的基础。但是问题是这减少了我的社会连接,很难欠别人的人情,某种意义上这是反社会的,而且会降低幸福感
- 因此,必须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。如果对他做分析的话,可以分为
- 求助的对象:求助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,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社会连接
- 求助什么:最好是真的有需要,虚假的不必要的求助有可能会暴露,那就社死了。所以这个背后是如何增加需求,而且是那种自己没法做的
- 求助的语言:这个是最简单的一环
- 表现得越有价值地位越高,你求助的对象就会越乐于帮助,因为意味着你有偿还能力,而且公开的帮助能提高社会地位,对于陌生人体现在第一印象上
- 求助的问题,对于求助对象而言,越有特殊性,他帮助的动力也会越强成就感也会越多,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实现的机会,而且往往是其他人做不到的。所以在求助前,了解他人的特质很重要
- 根据登门槛效应,心甘情愿的帮助会改变态度,关系会变得更好
-
调试记录
- 4.4 1可以用X来学X,如果不会求助,为什么不就这个问题来问问一些人情练达的长者呢,顺便这也是一种求助2老办法ChatGPT 3找找有没有专业的书籍或者知乎回答之类的。 今天下午开始2,3。1可以回去问老妈,然后让再介绍点老干部问问
- 4.9一些搜索习惯可以结合现实询问
-
实践记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