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格行为的汇总,待拆
#福格行为模型
为他人设计微习惯的时候要注意颗粒度,一个你觉得很小的习惯,对不经常改变的人可能很困难
- 《福格行为模型》
-
序言
- 推荐序1 你需要的不是抱怨,而是微习惯
- 面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持续痛苦或刺激,围绕它建立珍珠习惯是一种策略,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方式就是被动适应它,这两者有什么区别?
- 1,珍珠习惯是一种主动策略,在适应的同时,产生价值2,被动适应仅仅会提高耐受力
- 补充:比如每周四因睡班容易晚睡
- 引用:对于那些确定会发生的刺激,建立一个习惯来“包裹”它,久而久之,也许你会得到一串生活的珍珠。
- 1,珍珠习惯是一种主动策略,在适应的同时,产生价值2,被动适应仅仅会提高耐受力
- 面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持续痛苦或刺激,围绕它建立珍珠习惯是一种策略,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方式就是被动适应它,这两者有什么区别?
- 中文版序 行为设计改变一切
- 前言 行为设计的价值
-
生活中的改变如果失败,对于这种失败,应该如何看待?例:3-4月间你的学习状态很好,学习动机高涨,你想维持下去,然而在4月进入已重复多次的间歇堕落循环,3月习得的知识也荒废了不少,打破循环的努力又失败了(展开思考)
-
践行成功改变要做的三件事:停止自我批评,小就是大,生活实验室
-
1停止无止尽的自我指责,停止以努力、动机、自律解决一切问题的单一思考路径。2把维持学习状态这个愿望拆成多个微行为3总结失败中方法的错误,做改进:观察3月和四月的不同,把三月的积极行为养成习惯
-
-
如何停止失败后的自我批评?
- 自我批评本身是一个习惯,可以被微习惯覆盖
- 补充:在意识到自我批评的无意义后,我很快掌握了有点像甩锅的技巧,失败后从环境、方法、状态波动等分析,减少负面情绪,甚至失败带来的经验会产生大量的积极情绪。
- 引用:对有些人来说,自我批评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,就好像驾着雪橇顺势滑下雪山一样。不过, 如果遵循微习惯的流程,你将走上一条不同的路径。雪花很快就能覆盖那些自我怀疑的破旧道路,新路径将很快成为默认路径
- 自我批评本身是一个习惯,可以被微习惯覆盖
-
成功改变要做的三件事分别是?
- 停止自我批评
- 愿望拆解成微习惯
- 错误当作新发现,总结经验,改进方法
-
- 福格行为模型中文版序
- 福格行为模型强调通过积极的情绪让人养成习惯,然而又有不打不成器之说,追求积极情绪和逃避消极情绪两种方法在养成习惯上有何区别?
- 前者依靠的是内生动力和情绪激励。后者一旦外部的消极情绪压力消失,习惯很容易崩溃。因此前者更加健康和持久
- 补充:传统教育里面两者经常是同时出现,先打一顿,然后抱着哭,离大谱
- 引:也许你会发现,孩子们非常喜欢“庆祝”的环节,能够从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,更迅速地养成习惯。这就是微习惯的精髓—— 让你通过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糟糕来实现改变
- 前者依靠的是内生动力和情绪激励。后者一旦外部的消极情绪压力消失,习惯很容易崩溃。因此前者更加健康和持久
- 推荐序1 你需要的不是抱怨,而是微习惯
-
节名:行为设计,改变的正确方式~引言
-
改变要具体怎么做?
- 建立自己想要的行为清单,拆解成微习惯融入生活
-
什么能带来长久改变
- 经历顿悟、改变环境、从细微之处着手改变自身习惯
- 补充:顿悟和积极心理学中提到的激进式改变很像,不过他也提到所有的改变都需要大量的准备,只是表现形式不同
- 引用:我发现能带来持久改变的只有3件事:经历顿悟、改变环境、从细微之处着手改变自身习惯。促使自己(或他人)真正产生顿悟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,所以我们应该排除这个选项。但也有好消息,其他两项有很强的可行性,只要遵循正确的计划,就能做出持久改变,而“微习惯”就是让环境和小步骤(baby steps)发挥最大力量的新策略。
- 经历顿悟、改变环境、从细微之处着手改变自身习惯
-
信息—改变谬误指的是?
-
-
节名:从小改变着手的5个原因~引言
- 从小改变着手的5个原因是?
- 碎片时间得到利用
- 不怕失败
- 小改变可以成为大改变
- 可以立即去做
- 不依赖动机和意志力
- 从小改变着手的5个原因是?
-
节名:要素一:动机~三要素
-
- 动机的来源多,动机容易被误判(忽视),动机之间会相互冲突
- 吃零食时嘴馋和追求健康互相冲突、很多次吃灰品购物并不是为了商品,而是发泄压力、学习的动机来源:出神装、改善生活质量、竞争欲
-
动机有哪几种?
- 我想要,胡萝卜加大棒,和大家一起做
愿望、压力、环境
- 我想要,胡萝卜加大棒,和大家一起做
-
动机与时间有什么关系?
-
存在始终维持高水平的愿望,除此之外
-
高水平动机随时间回落,动机水平随时间高频波动
- 一回事,就像周期函数
-
-
高水平的动机适合做什么事?举个例子
- 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一次性事件,比如花一小时整理房间,表白
-
即使是始终高动机水平的愿望,指向抽象概念时(健康,充实…),往往也很难实现,为什么?
- 不具体,无处下牙
-
愿望(成果)和行为之间怎么区分?
- 现在或者某个时间立刻就能做的是行为,短期无法实现的是愿望
- 比如减十斤是愿望
- 现在或者某个时间立刻就能做的是行为,短期无法实现的是愿望
-
行为设计分几步?
- 明确愿望,探索行为选项,匹配具体行为
-
如何探索行为选项?其中自己的思考怎样进行?
- 拿起魔法棒,不考虑可行性,通过漫想,网络,朋友,收集对实现愿望有益的行为
- 自己每想出一个点子,对自己问一句:很好,还有呢?
- 拿起魔法棒,不考虑可行性,通过漫想,网络,朋友,收集对实现愿望有益的行为
-
构建行为选项有哪些方向?
-
一次性能完成的
-
想养成的习惯
-
想去除的习惯
-
-
行为集群建成后如何从中找到黄金行为?
-
标记对愿望影响力大的行为影响度1-10分,或者打星星绘坐标
-
标记自己有能力实现的行为难易度,同上
-
选择影响较大且较易实现的行为
-
-
节名:要素二:能力~三要素
-
习惯养成在能力层面受阻时,应从哪些方面分析?
- 时间 日程 体力 脑力/创意 金钱
-
要降低行为的能力需求,有什么思路?
-
增强技能
-
构建微习惯
-
获取工具及资源
-
-
构建微习惯有哪些方法?
- 入门步骤或缩小规模
-
入门步骤指的是?采用入门步骤构建微习惯要注意什么?
- 一个行为的开端,比如跑步-穿上运动鞋、烹饪早餐-打开燃气灶、早起-穿上外裤,要注意不要提高门槛:比如打开燃气灶后逼着自己做早餐。先养成打开燃气灶空烧的习惯即可
- 我觉得入门步骤的本质是提醒,和目标行为相绑定的微小行为组件都可以是
- 一个行为的开端,比如跑步-穿上运动鞋、烹饪早餐-打开燃气灶、早起-穿上外裤,要注意不要提高门槛:比如打开燃气灶后逼着自己做早餐。先养成打开燃气灶空烧的习惯即可
-
降低能力需求选择哪种方法依据什么?
- 根据当时的动机水平,动机水平高时进行一次性事件:提升技能和获取工具及资源。动机较低时构建微习惯
-
-
节名:要素三:提示~三要素
-
提示有哪些?分别代表着什么?举例
-
人物,依靠自己或他人的提示,比如肚子咕咕叫、记得20天后要参加活动
-
情境,出现在周围的提示,比如桌子上的便利贴、app的弹窗
-
行动,用一个有固定时间的行为作为
-
-
什么时候提示会失效?举例
-
行为处于动机能力曲线下方时,比如每天20个俯卧撑
-
人物提示当记忆不清楚时,遗忘了要去买衣服
-
情境提示过多导致反应钝化,时光似金软件的提示会被其他无用提示淹没
-
行动提示中的行动不具体时,吃饭之后、困了之后
-
-
锚点是什么?有什么特征?举例
- 是行动提示中的行动。是生活中已经稳固的部分,一定会发生的事
-
匹配一个行为的锚点有什么思路?举例
-
时间
-
频率
-
目的
-
-
-
-
庆祝~福格行为模型
-
养成习惯的关键是时间和频率吗?比如坚持30天
- 不是,是正面的情绪反馈
-
什么是奖励预期?有什么特点
-
大脑对正在做的事得到的奖励会有一个预测,可能是正数也有可能是负数
-
当得到奖励,比如正面情绪超过预期时,事件相关的神经元连接会被强化
-
-
奖励和激励有什么区别?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
-
奖励是即时的,比如学习结束后的及时庆祝,
-
激励是滞后的,比如学习结束就去打游戏,激励对养成习惯帮助很小
-
-
一些微习惯的庆祝会显得有点假,习惯完成后的庆祝有何意义?
-
建立了一套新的锚点习惯,如何让自己记住庆祝?
-
短时间反复演练整个流程
-
看起来傻,但有效
-
-
要快速养成习惯,从哪些方面着手?
-
准备强有力的特殊庆祝:能调动大量积极情绪的,比如人生中某个有意义的场景(不可滥用)
-
增加庆祝的时间节点:开始时和进行中也要插入庆祝
消除坏习惯
-
-
如何看待“打破坏习惯”?
-
什么是概括型习惯?如何看待
- 人们喜欢对具体行为习惯进行抽象概括,比如我要健康(在办公室不吃薯条、晚饭后去快走…);爱吃垃圾食品(午餐吃速食、路过零食店时逛逛…);人们往往会回避具体行为,以概括型习惯为目标,做无用功;
- 对概括型习惯进行分析和拆分(绳子),转化成具体的行为习惯(上面的一个个绳结),然后解开绳结
-
对于概括型习惯的行为习惯集群,从哪入手?为什么?
- 从最简单、最容易做到的具体行为开始
- 就像解开绳结不会先从中间缠成一团的结开始
-
- 消除提示
- 避开提示
- 忽略提示
- 都有庆祝环节
-
-
从能力角度,如何消除坏习惯?
- 增加习惯所需时间:比如在日常环境中移除成瘾物,同时允许出门购买
- 增加习惯金钱成本:对他人很有效,比如小孩每次玩游戏收费
- 增加习惯体力消耗:比如在游戏机上用502粘个配重块
- 增加习惯脑力消耗:比如给“点外卖”加一个测算卡路里的条件、通过捷径使娱乐软件每次进入都要重输复杂密码
- 制造日程冲突:用心理上更重要的习惯来对抗坏习惯
- 从这个角度,精心设计下坏习惯可以“消消乐”。还有我感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,都没有把坏习惯赶入绝路,只是打游击削弱 -
为什么增加脑力消耗能消除坏习惯?
- 利用了不想动脑的天性
- 引:这个因素利用了人类懒惰的天性,换一种不那么粗鲁的说法,就是我们已经进化到尽量保存能量的状态
- 利用了不想动脑的天性
-
福格行为模型
-
庆祝
-
养成习惯的关键是时间和频率吗?比如坚持30天
- 不是,是正面的情绪反馈
- 高频率的感受成功能快速养成习惯,即使是微小的成功
- 不是,是正面的情绪反馈
-
什么是奖励预期?有什么特点
-
大脑对正在做的事得到的奖励会有一个预测,可能是正数也有可能是负数
-
当得到奖励,比如正面情绪超过预期时,事件相关的神经元连接会被强化
- 人质认为自己要被打30鞭,只打了十鞭,这会产生“奖励预期”效应吗,最后导致斯德哥尔摩。或者说斯德哥尔摩的出现就是受害者预期过低的结果,也许和进化心理学有关,社会性动物早期的部落兼并,这种行为更容易存活
-
-
奖励和激励有什么区别?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
-
一些微习惯的庆祝会显得有点假,习惯完成后的庆祝有何意义?
-
建立了一套新的锚点习惯,如何让自己记住庆祝?
-
短时间反复演练整个流程
-
看起来傻,但有效
-
-
要快速养成习惯,从哪些方面着手?
-
准备强有力的特殊庆祝:能调动大量积极情绪的,比如人生中某个有意义的场景(不可滥用)
-
增加庆祝的时间节点:开始时和进行中也要插入庆祝
-
-
-
习惯养成后的发展会有哪些方向?举例
- 繁殖:由定期整理桌面带动 打扫卫生、收纳等习惯
- 增长:从每天1个俯卧撑增长到每天50个
-
我们知道人对一件事的动机是波动的,难以控制,要提高平均动机水平,有何思路?
- 书中提到的激励因素和去激励因素不具体,只是作为主旨:用微习惯获取高频成功感受以提高动机;的背景,我觉得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干涉包含了这个主旨,成功与自我成就重合
-
自我成就(成功)可以影响人的自我效能,对于养成习惯,成功的大小和频率哪个是重点,为什么?
- 频率是重点,习惯的养成本质是相关神经链接的构建和强化,微小而高频的成功带来的强化就像工资日结,盲目追求大的成功在发工资前可能习惯就做不下去了
- 猜测:根据高峰后效应,也许大的成就通过后续的回忆也能有强化习惯的效果。在沙漠里种树,微小的成功像滴灌,巨大的成功像稀缺的暴雨,需要主动收集雨水,以待后用
- 频率是重点,习惯的养成本质是相关神经链接的构建和强化,微小而高频的成功带来的强化就像工资日结,盲目追求大的成功在发工资前可能习惯就做不下去了
-
-